南京:“微更新”点亮城市边角地

2025-08-05 15:18:02 来源:交汇点新闻 阅读量:

财政部近日公布的2024年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补助资金绩效评价结果显示,南京、重庆等4个城市获得最高等级“A级”。作为城市更新“优等生”,南京今年不断推进城市“微更新”,口袋公园、沿河绿地、艺术街区……一起看看老旧街区如何新生,“家门口”的闲置空间如何变身,让这座城成为有记忆、有温度、有品质的宜居空间。

8月4日,建邺区沿河街绿地提档升级工程近日完工,这条全长约960米的滨水绿廊划分了四大功能区,配备透水步道、健身设施及社交空间,兼顾生态与实用,成为居民晨练、休憩、社交的新选择。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范俊彦 摄
8月4日,置身社区规划师参与环东大街巷更新的首个落地项目——改造基本完工的蓁巷至将军巷段,约450米的特色街巷全新上线,绿植、可移动花箱、休闲亭、廊架……多巴胺的色系贯穿老巷,即将全新开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宋宁 摄
7月29日,位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南侧的蓁巷片区更新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焕然一新,为周边师生、居民及商户构建更宜居的“15分钟生活圈”。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莉 摄
7月29日,南京宁中里建筑群(宁中里小区),加固维修更新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容颜依“旧”。更新改造在还原历史风貌、实施“修旧如旧”修缮的同时,提升了居住的安全性。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宋宁 摄
7月28日,近日正式落成的南京水木秦淮街区二期。据悉,项目位于秦淮河畔,新建约2.58万平方米配套设施,包含停车场、绿化及行步道等。改造后的街区打通路、城、河视觉通廊,集文、创、商、娱、游于一体,将成为南京文旅新地标。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范俊彦 摄
7月14日,建邺区文体路中段西侧新增一处口袋公园,解决了周边人车流量大、休闲绿地不足的问题。改造前场地存在硬质铺装多、绿化杂乱等问题,改造后变身多功能绿地,设儿童活动区方便家长等候,融入科普雕塑,保留充电桩,兼顾休憩、教育等功能。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范俊彦 摄
7月8日,市民在完成更新工程的鼓楼区高云岭活动。这条短短700米左右的老街,如今已焕然一新,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更让老街焕发了新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俨 摄
7月4日,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两桥段(铁心桥—西善桥)焕新亮相。曾是杂草丛生的河岸荒地,经系统性改造,变身串联生态与生活的滨水长廊。据了解,项目分两期建设,总面积达28.97公顷,融合生态廊道、活力岸线等空间,成为周边居民亲近自然、休闲运动的全龄共享好去处。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亚玲 摄
6月24日,建邺区滨河公园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日前竣工并对市民开放,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漫步的新去处。该项目通过对原有荒芜区域的系统性改造,将此处打造为亲近自然的城市绿色空间。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文超 摄
6月18日,南京南湖公园“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变身”社区咖啡馆,成为公园独特一景。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宋宁 摄
6月17日,江心洲小垦丁灯塔周边完成景观改造,原本单调的防洪墙经过南艺学生精心创作,摇身变为充满艺术气息的彩绘墙,为江心洲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拍照留念。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文超 摄
6月5日,南京市城市更新实施计划项目“南湖记忆”三期更新进入收尾,即将全新上线,呈现出上世纪80年代摩登怀旧风情风貌。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宋宁 摄
5月30日,南京小西湖片区。在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建设城市文明 增进人民福祉”分论坛上,《江苏南京:小西湖城市更新内外兼修 共建共享文明之美》作为全省唯一,入选了15个“全国城市文明建设优秀案例”。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宋宁 摄

策划:肖勇

整合:陈越


热点排行

精彩视频

要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