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船塘上,虾笼提起,高邮大虾一个个青壳白肚,活蹦乱跳。
“好水养好虾,我们的虾可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吃到嘴里肉都是甜的!”江苏扬州高邮市龙虬镇养殖户徐国祥说,5年前,他把140多亩塘口率先用于生态养殖,“第一年上市的虾个头就比过去大了一圈,平均规格在25头/斤,现在不低于20头/斤。”
高邮大虾为罗氏沼虾,高邮市自1992年引入并推广养殖,现已成为国家级罗氏沼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据了解,当地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近9万亩,约占全国的1/5、全省的3/5,从业人员近7万人,年人均收入超5万元,全产业链年产值超40亿元。
新鲜捕捞的高邮大虾。人民网 杜沁萌摄
别看当下养得好,2020年之前,高密度、高投放、高蛋白的养殖模式却一度造成水质恶化,品质下滑。“改为生态养殖后,每亩总投放从10-12万尾降到6万尾以下,饲料中蛋白质占比从45%降到40%,去年开始采用蛋白更低的全鱼粉饲料。水清了,虾的发病率也低。”徐国祥告诉记者,“无抗认证”如今是他养虾的标配,他确信质高才能价高。
来到高邮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1700亩的薄膜虾棚连成一片。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里,水质监测、自动投料等智能化设备齐上阵,保证每年5月初和11月底错峰上市,虾棚亩产在1600斤左右,单价较生态养殖前提升了8—10元。
高邮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里的薄膜虾棚。人民网 杜沁萌摄
从一只虾到一条链,高邮大虾产业链向上延伸到种苗繁育,向下发展出加工、餐饮等。
“我们与高校院所紧密合作,在种苗抗病、耐低温、低饵料方面取得突破,成功选育出‘数丰1号’第十代。”江苏数丰水产种业有限公司项目主任万厚荣介绍,公司还将继续新增育种中心、扩建繁殖车间,年直接繁苗12亿尾,直接推广面积2万亩。
塘头热闹,厂里也忙。这不,一车车大虾送进高邮经开区神鹭食品(高邮)有限公司,经分选、蒸煮、速冻等工序做成预制食品。该公司总经理王耀华自信地说,他们采用速冻技术锁鲜,再次烹饪时能将虾肉口感还原度提高到80%。据了解,高邮市拥有大虾深加工企业30余家,产出高邮虾仁、牡丹虾球、花雕醉虾等数十个品种,借助全程冷链运输走上百姓餐桌。
高邮湖畔,“王鲜记”生态农场负责人王俊则以水产专业合作社带富一批新农人,去年他又在扬州市区开出一家高邮大虾档,“藤椒罗氏虾、花雕熟醉高邮大虾等都是游客们爱点的招牌菜”。
8月17日,2025年高邮大虾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大会召开,高邮大虾美食推广季同步启动。“从高效养殖模式推广到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从地理标志打造到市场拓展,高邮用实践诠释了生态赋能产业的发展之道,为全国淡水虾类产业转型提供了借鉴。”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煜成与会时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