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反馈,部分商家门店实拍图竟使用AI生成。本来卫生状况堪忧的小店,摇身一变成明净整洁、顾客盈门的模样,令消费者真假莫辨、防不胜防。
对此,江苏省消保委于日前发声提醒:经营者必须恪守法律规范,若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甚至可能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江苏省消保委还提醒,平台亦负有监督义务。对于平台内商家的经营行为,平台经营者应当积极关注,加强对AI门头图片等行为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提醒、警示、制止、下架等措施。
针对AI技术滥用问题,监管部门已积极作为,厘清平台和AI企业的责任。今年五月份起,网信办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强化AI生成合成技术和内容标识管理,督促网站平台提升检测鉴伪能力。《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已于9月1日正式施行,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进行规范,规定“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者误认的,应当在生成或者编辑的信息内容的合理位置、区域进行显著标识,向公众提示深度合成情况”,并细化标识添加标准。(张太远 马燕)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