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6日至8月20日,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乐道拾遗”中华文化传承团在徐州市开展非遗展览参观学习、非遗传承人访谈、非遗技艺体验等系列活动。活动后期,团队成员前往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纪念馆中的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馆,将徐州剪纸非遗技艺带入社区儿童关爱之家。

问艺非遗传人,传承非遗匠心。7月6日上午,传承团前往徐州市倒马井国潮汉风馆,体验学习拓印与香包两项非遗技艺。从历史底蕴到手工制作流程,成员们在指导老师的介绍和帮助下,逐渐掌握拓印与香包的技术工艺要领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为深入了解国家级非遗项目徐州香包这项非遗技艺的发展与保护现状,团队成员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郭贯男老师进行了采访。郭老师分享了在校园中推广非遗技艺时遇到的挑战,如家长对文化课重要性的重视及对安全性的担忧。郭贯男老师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如将香包技术引进校园、走入社区,通过系统性课程提高公众认知度,培养更高水平的传承人。此次体验活动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非遗技艺的理解,而且引发了团队成员关于如何传承,以及如何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未来,团队将秉持初心,致力于为非遗技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采访郭贯男老师。张偲琪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教授社区阿姨拓印后完成作品,与其合影留念。赵若雯 供图

图为团队所有成员及指导老师在徐州倒马井国潮汉风馆合照。场馆工作人员 供图

漫游非遗长廊,尽览汉风古韵。7月7日,传承团赴徐州市泉山区文化馆、图书馆进行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了公益课堂、报告厅、非遗馆等区域,并近距离欣赏非遗手工艺品。借助多媒体动画,团队成员深入了解泉山区非遗技艺传承概况,并对泥塑、面塑、风筝、剪纸、木刻版画等工艺制作有了初步认识。其中,团队成员重点了解学习了徐州风筝与剪纸的制作工艺。徐州手工风筝,承袭古法,技艺精湛,其制作融绘画、扎制、裱糊于一体,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手工风筝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徐州非遗剪纸,集细腻线条与生动构图于一身,每一剪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底与无尽的创意。它将传统剪纸艺术和苏北地域特色融为一体,其题材从生活琐事到神话传说,无所不包,寓意深远,引人深思。此次活动让青年学子深感非遗传承是新时代背景下新青年当仁不让的责任。“乐道拾遗”中华文化传承团将致力于用科技为非遗传承注入新动力,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高清摄影、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对非遗技艺进行全面、细致的记录,形成数字档案库,便于存储、检索和传播,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文化馆二楼的非遗展馆听讲解人讲解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偲琪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文化馆场馆负责人的介绍下欣赏非遗剪纸代表作品。张偲琪 供图

巧试非遗创作,亲历别样匠心。7月10日下午,传承团前往徐州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的手创者手工场深入体验螺钿与点翠的制作流程。在以“传统非遗、国潮汉风”为宗旨的手工场,团队成员跟随手艺人的指导,借助螺钿和点翠技艺制作饰品。螺钿工艺以其色彩斑斓的贝壳薄片镶嵌于器物之上,展现出自然与人工的和谐之美;而点翠工艺则以翠鸟的羽毛点缀首饰,其色泽亮丽、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随后,在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成员们亲手制作了两项工艺,并使用人造羽毛代替翠鸟羽毛,将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时尚相融合,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通过本次体验活动,团队成员体会到传统手工艺人的辛劳,并对非遗技艺的传承难度极其缘由有了更深的理解。传承团将继续努力,助力非遗技艺融入生活,为优秀传统文化增添烟火气。

图为团队成员在手创者手工坊进行螺钿与点翠的制作学习。赵彤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非遗螺钿与点翠作品合集。曹嘉莲 供图

赓续非遗薪火,绘剪多彩童年。继7月的学习与体验,团队成员于8月19日前往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纪念馆的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馆,为华城社区儿童关爱之家的孩子们带来关于徐州剪纸的手工体验小课堂。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欣赏了具有代表性的徐州剪纸作品,并指导他们体验了简易的剪纸制作。活动伊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解,向孩子们介绍徐州剪纸这一非物质物化遗产的起源、发展及其制作的技巧。精致的剪纸作品展示,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让他们对体验充满了期待。在专业老师和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学习基础的剪纸技巧,从最简单的对折、描边开始,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接触剪纸技艺的同时发挥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将非遗技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入寻常百姓家,助推传承和发展。

图为儿童关爱之家的孩子在体验非遗剪纸。钱申森 供图

通过本次“三下乡”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妙,以及非遗技艺传承之不易,并积极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和感想:

柯同学:本次活动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非遗文化,还体验到了拓印与制作香包这两项复杂的非遗技艺。了解到非遗技艺所面临的困境,我深感担忧,在未来,我将运用专业所学,积极探索更多非遗传承的路径,让非遗文化生生不息。

董同学:参与此次活动,我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每一项技艺背后,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去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钱同学:通过这次非遗文化体验,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亲手制作螺钿与点翠,不仅让我对这些古老技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思考如何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非遗文化的深度探索之旅,更是一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青春盛宴。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无限可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文化馆馆内合照。赵彤 供图

通讯员 曹嘉莲 张偲琪 董延 柯钰珊 钱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