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庄学子:践行“生活即教育” 以脚步丈量河流生态

2025-08-05 11:58:13 来源:江苏青年网 阅读量:

夏日的九乡河畔,一支年轻的队伍踏水而行。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九乡溯清探碳队沿着河道溯流而上,用实地走访、科学检测、数据记录的方式,系统调研流域生态状况。这场实践,恰是对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在与河流对话、与土地接触中,既收获了科研数据,更读懂了实践育人的深层意义。

扎根泥土:让调研成为“活的教材”

调研伊始,团队前往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与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黄昌春教授及多位专业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黄昌春教授强调:“生态调研必须扎根实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这番话为团队后续工作奠定了严谨的基调。黄昌春教授的叮嘱,与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的理念一脉相承。队员们带着这份初心,将实验室的严谨与田野的鲜活结合,让每一步行走都成为学习,每一次测量都成为探索。正如陶行知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这里,教育的场域从课堂延伸到河畔,知识的获取从书本转向实践。

图 1 与黄书记合照

上游走访:在“民间课堂”听河流故事

九乡河上游的村落里,队员们与村民促膝长谈,成了最生动的“社会课”。“早年河水清得能见底,后来受些影响变浑了,这两年又清亮起来。”村民阿姨的讲述,是河流变迁最鲜活的注脚。队员们细致询问水质变化、作物种植、排污习惯,将村民口中的“河流记忆”一一记录。这正是陶行知“向社会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实践——河流的生态密码,不仅藏在数据里,更写在百姓的生活里。

/uploads/allimg/20250805/2-250P5115930116.png

图2 九乡河上游

/uploads/allimg/20250805/2-250P5115930a2.png

图3 采访当地居民


中游检测:用科学实践诠释“教学做合一”

进入中游,无人机升空捕捉河道全貌,队员们在李帅东老师的指导下,先行学习了仪器的使用,再分工测定pH值、溶解氧、叶绿素浓度,每一个操作都严谨规范。“测数据要等仪器稳定,采样瓶要反复清洁”,这些细节里,藏着“教学做合一”的真谛——“做”是核心,在动手检测中理解原理,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担当。队员们用亲手获取的数据证明:真正的科研,既要坐得住实验室,更要迈得开脚下路。

/uploads/allimg/20250805/2-250P5115931b3.png

图4 老师指导同学使用仪器

/uploads/allimg/20250805/2-250P5115931K2.png

图5 中游岸边植被

下游溯源:以整体视角理解“自然即课本”

下游河道宽阔,队员们沿堤坝徒步勘察,观察水面清浊、植被状态、河底泥沙,从上游到下游的连贯调研,让九乡河的“来龙去脉”愈发清晰。河流是一本立体的教材,只有走进它、观察它、理解它,才能读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明白保护河流不仅是保护一汪清水,更是守护人与自然共生的家园。

图6 下游河流

实验室解析:让实践之果结出科学之花

调研尾声,队员们走进南师大的实验室,近距离参观了各种水质分析仪器。从高精度的碳元素检测仪到快速测样的水质多参数分析仪,老师一一介绍它们的原理和用途:“你们在河边测的基础数据,回到这里能通过这些仪器做更深入的分析,比如碳的形态、微量污染物的成分……”指导老师的话,印证了陶行知先生“行以求知知更行”的逻辑——实践是知识的源头,而科学工具让认知更深刻。从河畔到实验室,从直观观察到数据论证,完成了“行—知—行”的闭环。

/uploads/allimg/20250805/2-250P5115932542.png

图7 实验室仪器——移液枪

/uploads/allimg/20250805/2-250P5115932E1.png

图8 实验室仪器——试管

此次调研,队员们不仅收获了水质、生态、人文等多维度资料,更在“生活教育”的课堂里成长。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这支队伍用脚步丈量河流,用科学守护生态,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生活而教育,为人生而实践”的理念。九乡河的碧水清波,见证着一场特殊的教育实践——在这里,青春与河流对话,知识与土地交融,而守护生态的种子,已随着脚步的延伸,深深扎根在每一个人心里。

热点排行

精彩视频

要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