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春执笔绘乡韵 艺创赋能振兴路——苏州城市学院艺术与创意设计学院“拾光乡创”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呼唤青年力量扎根乡土、以创促兴。苏州城市学院艺术与创意设计学院“拾光乡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文化赋能乡村发展”为核心,7月初起在苏州林渡暖村开展系列实践活动。青年学子用专业所长激发乡村活力,书写艺术助力振兴的青春答卷。
聚势定向启新程 初心如磐赴热土
6月30日,“拾光乡创”团队于天工楼419会议室召开出征动员会。指导老师程承点明本次实践核心,艺术创意是激活乡村文化基因、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由此,团队确立三大任务方向:深挖文化根脉、设计特色文创、美化公共空间,誓言以脚步丈量土地,创意连接古今。
指导老师朱琳强调安全底线与协作基石,提出以文创展览、纪录片等多元形式呈现成果,扩大影响力。成员们决心将知识转化为建设实效,在服务中锤炼本领。本次动员会为实践团队注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青春信念。
校村联袂共架桥 非遗传承深植根
7月1日,团队抵达林渡暖村。指导老师朱琳代表学院与吴门扇艺公司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为艺术赋能架设长效桥梁。
吴门扇艺高筠老师的“匠心课”启迪深远。她详解苏扇工序精妙,阐释“物情相生”的东方智慧。“设计是读懂土地的自然表达。”队员们领悟到,乡村振兴艺术需根植对本土文化的敬畏与创新。
暖村导览中,古韵新意交融。队员灵感迸发,于纯白队服即兴创作:烟雨水乡、叠翠稻田、古村轮廓……这些“行走的艺术品”,是青年与乡土的深情对话,更是创意落地的生动序章。
墙绘丹青融古今 晨光星夜焕村颜
七月酷暑,墙绘组热情炽燃。团队秉持“融合创新、彰显特色”,将林渡记忆与当代风貌绘上墙垣。直面35℃以上的高温,队员摸索“晨光作笔、余晖为墨”错峰模式:破晓勾勒线条,正午研讨休整,薄暮挥汗填色。头灯手电光束交织,绘成村里最亮的“创作星图”。蚊虫叮咬、颜料沾身、汗透衣背,不改初心。数日后,一幅幅画卷于古墙绽放,老旧村舍重焕生机,化身村民休憩的“文化新地标”。
方寸扇承四季韵 巧思文创寄乡情
墙绘是乡村“立体名片”,文创则是可携的“微型暖村”。受高筠老师“扇载万物,情寄四季”启发,队员以苏扇凝练林渡四季流转。
春染竹篁青绿,夏绽初荷嫣红,秋拢初熟杏黄,冬凝湖水幽蓝。每一件文创,如徐徐展开的林暖村四季图卷,绘就不尽的诗意栖居。团队更延伸设计:水乡纹样融合现代的包装、四季扇面元素的布袋、定格乡野瞬间的徽章,让“林渡记忆”行至远方。
艺创赋能展新颜 青春聚力绘振兴
这段暖村实践,“拾光乡创”实践团队以艺术唤醒乡土,用创意激活文化,交出了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墙绘焕新村貌,文创传承乡愁,院村合作筑就发展平台。队员们以脚步丈量乡村温度,用专业点燃振兴星火,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展望未来,“拾光乡创”团队将继续秉承以“美”育德、以“创”赋能的双重使命,带动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乡土建设,助力万千乡村在文化滋养、创意驱动和青春力量的聚合中,书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时代华章。
新闻来源:苏州城市学院艺术与创意设计学院团学办
图:“拾光乡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文:刘星灿 审核: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