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绿创先锋”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镇江市京口区御带河花园小区,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将专业知识与创新活力带入社区,推动环保理念从认知走向实践,为绿色社区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青春躬行:社区环境焕新貌,分类实践树新风
活动以行动为起点。队员们手持工具,细致清理散落在小区绿化带、小广场及楼道口的各类垃圾。随后,在集中点对收集的垃圾进行现场分拣与投放演示。他们拿起实物,对照宣传册图文,针对居民常问的“这是什么垃圾”、“为什么这么分”等痛点进行精准讲解。“捡拾是行动,分类是核心,科普是关键”的理念贯穿始终。面对一件塑料包装,居民张阿姨感慨:“以前总纠结该扔哪个桶,今天弄明白了,分类更有底气!”现场服务升华为生动的环保教育课。
图为志愿者捡拾社区垃圾
图为志愿者将分好类的垃圾扔进垃圾桶
青春解惑:理论课堂进社区,精准解读破疑云
团队将理论课堂搬进社区活动室。在社区广场设立宣传点发放手册预热后,成员们借助图文并茂的PPT,通过震撼案例与详实数据,系统剖析“垃圾围城”的严峻现状及其生态危害,阐释垃圾分类在环保、资源循环及经济效益上的重大意义。针对“大棒骨是否厨余”、“过期药品如何投放”等高发困惑,逐一澄清误区,传授正确方法。互动环节气氛热烈,“以前凭感觉分,现在才懂电池不能乱丢,骨头也有区别!”居民王大爷课后决心按标准执行。活动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显著提升了分类认知与操作准确性。
图为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主题宣讲
图为社区居民上前回答问题
青春绘绿:巧手彩绘减塑袋,创意宣言传绿意
创新形式点燃参与热情。团队设立创意手工区,邀请居民绘制专属环保帆布袋。在队员引导下,大人孩子兴致勃勃,在素色布袋上描绘地球、绿树、可回收标志,或书写“减塑行动派”等标语。朴素的布袋瞬间化为承载绿色心愿的艺术品。成员们边协助创作,边讲解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的意义:“一个帆布袋的重复使用,是对环境长久的守护。”居民李女士展示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作品:“以后去超市就带它,又好看又环保,时刻提醒少用塑料袋!”小小手工区成为传递减塑理念、增进亲子互动的温馨课堂,这些“行走的环保宣言”将成为社区流动的绿色宣传站。
图为社区居民绘制帆布袋
从清捡现场的知识渗透,到讲座课堂的疑惑解答,再到彩绘布袋的创意减塑,“绿创先锋”团队以科学理论照亮日常实践,用青春智慧将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做深做实。青年学子化身科普使者,在社区播撒绿色种子,让“为何分、怎么分”的答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校园智慧与社区实践紧密联结,一次次躬身示范与理念传递,正汇聚成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力量,为清洁美丽家园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的绿色动能。(供稿: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