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千家万户生命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网络订餐行业持续快速增长,网络订餐的食品消费方式越来越普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由于网络订餐涉及的环节复杂,监管难度较大,现有的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不够成熟完善,还不足以应对监管中出现的问题,消费者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网络订餐行业后续发展也遭遇重重困难。我们通过研究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对策。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
为确保调研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团队负责人顾亚敏牵头,组织成员共同商议确定调查地点与方式,从消费者和商家双视角设计调研问卷。为提升效率,团队兵分多路,深入小吃街、商场、党群服务中心及市场监管局等场所开展实地调研,通过纸质问卷收集一手数据,为后续分析奠定坚实基础。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在线上调研阶段,团队成员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搜集了广大消费者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关注的角度与问题。同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成员们针对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及其监管机制从消费者与经营者两个不同角度制作了问卷和访谈提纲。并且积极与食品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为接下来的线下实地考察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框架支撑与理论依据。
同时,为了设身处地了解外卖商家的准入困境,团队成员模拟外卖商家入驻外卖平台的全过程。通过对当下行政实践与法治原则之间的距离进行比较,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及法律机制进行法理分析,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及法律机制的性质及与当下行政法理论体系的关系进行剖解,团队成员对后期的调研有了更为清晰的基本目标。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1.水平方小吃街
团队成员前往南京市栖霞区水平方小吃街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团队成员从消费者和商家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对多样主体发放问卷,全方位对网络订餐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解与分析。本次调研产出问卷调研共计150余份,团队选取的样本尽量做到宽领域、全覆盖,涵盖不同年龄、销售种类,满足了社会科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样本的基本容量和差异性需求,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2.金鹰商场周边区域
为深入了解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情况,梳理现存问题,团队成员利用周末时间走访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金鹰商场周边区域开展实地调研。团队成员与金鹰商场周边路人商谈网络食品安全,并与部分商家探讨防治网上订餐乱象解决方法。团队成员深入了解金鹰广场周边的网络订餐情况,并对该区域的网络食品安全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3.仙林大学城
为避免调研结果的偶然性,同时获取“外卖主力军”大学生群体网络订餐的相关数据,团队成员通过网上问卷的方式,在南师、南邮以及南财等学校的微信群和QQ群发送网上问卷,共计收集问卷200余份,收集到了宝贵的数据和建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网络订餐涉及的环节复杂,监管难度较大,现有的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不够成熟完善,还不足以应对监管中出现的问题,消费者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网络订餐行业后续发展也遭遇重重困难,提出完善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对策迫在眉睫。
4.栖霞区市场监管局
团队成员走访栖霞区市场监管局,与栖霞区市监局食品科的王科长进行了密切交流。团队成员近距离了解了南京市栖霞区作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发展诉求和当下阻碍,王科长也就“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中的法律适用以及法律规制,向团队成员展开了细致的讲解。王科长指出,网络订餐具有虚拟性特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订餐平台完成交易,消费者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了解仅限于在平台上展示的图片和文字等资料,难以了解线下的食品制作环境,这种信息不通畅给一些违规经营的商家提供了生存的空间。目前,栖霞区市监局正着手加强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管理,促进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合法合规经营,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5.党群服务中心
调研团成员在党群服务中心就栖霞区外卖食品安全现状进行了深度访谈。在与党政办工作人员叶先生及相关负责人的交流中,叶先生不仅肯定了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存在,并且提出了一些更细致化、精确的聚焦点和突破口,他表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的保障,不仅仅在于商家、外卖平台、骑手、消费者、监管平台几大端口,更毋须着重关注的是,生产链、供应链上有更多值得深究的问题。团队成员们也在这次访谈中也对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与规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无小事,“舌尖上的安全“一头连着广大生产经营者,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食品安全产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容,食品安全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本阶段,团队立足于对立法的爬梳、实践的考察,解决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是什么”的问题。厘定行政惩戒的规范性质,整理实践与规范衔接的现实状况,这是实然方向的考察;在对现实状态考察的基础之上,团队成员分析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及法律机制的法理意蕴,探寻现有的法治资源,尤其是行政法精神、原理如何囊括“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及法律机制,并对其进行规范性形塑,这是应然层面的研究。
供稿|食品安全法治调研队
供图|袁铭、石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