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学院“代际同辉·青银共振”实践团驻点狮山怡养:青银共融探路苏式养老新范式

2025-07-26 18:26:42 来源:江苏青年网 阅读量:

为响应江苏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部署,深入调研社区代际融合现状,服务地方老龄事业发展,7月6日至7日,在苏州城市学院康养产业学院负责人张宇副教授、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任老师丁航的支持下,依托苏州康养集团,苏州城市学院“代际同辉,青银共振”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苏州市狮山怡养老年公寓。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沉浸式服务与互动,实地探求代际融合有效模式,助力提升老年群体获得感、幸福感。

文娱破壁:共情共鸣促融合

实践团深入狮山怡养老年公寓,通过参与式服务融入长者生活圈。歌咏室内,《东方红》《茉莉花》《最炫民族风》旋律引发跨代合唱,青年清亮歌声与长者醇厚嗓音交织共鸣,音符化作消融代际隔阂的情感纽带。乒乓球台前,92岁长者与志愿者挥拍切磋,矫健身手赢得喝彩。“和年轻人打球,感觉自己也更有劲头了!”长者由衷的感慨生动诠释了积极老龄化的内涵,有力打破了年龄刻板印象。棋牌活动中,老少围坐,笑语盈室,在轻松博弈与交流中,心理藩篱自然消融,代际互信悄然建立。多样化的沉浸式互动,不仅丰富了长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更直观验证了基于共同兴趣建立代际情感联结的有效路径。

节气传薪:双向赋能显匠心

恰逢“小暑”节气,“巧手制艾枕”活动成为代际融合与文化传承的生动课堂。长者们化身“导师”,细致传授艾草选料、装填及传统缝制技艺。“艾草晒足时日,安神效果方佳。”78岁的王奶奶边示范边讲解生活智慧。青年学子专注学习,巧手协作。活动现场,长者的经验智慧与青年的探索活力交相辉映。布满岁月痕迹的手与年轻灵巧的手指协同穿梭,完成的不仅是民俗技艺的传递,更是一次跨越代际的生命经验交流与价值互认。此环节深刻体现了“老有所为”的经验传承价值与“少有所学”的文化认同意义,凸显了代际融合中双向赋能的核心理念。

深研固基:实证筑路谋优化

在积极参与互动服务的同时,实践团聚焦社区代际融合的核心议题,与长者深入交流代际交往意愿、活动期待及精神需求,系统收集反映一线真实诉求的质性资料,初步勾勒出需求图谱。此外,团队成员运用影像记录设备,捕捉互动过程中的自然表情、真挚情感与典型场景,建立了内容详实的代际融合影像档案库。这种服务与调研并重、观察与记录同步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也为后续深入分析代际融合的现状、挑战与优化路径,提供扎实的实证依据与可视化案例素材,充分体现了高校社会实践在连接学术研究与现实问题解决中的桥梁作用。

狮山怡养老年公寓副总经理王华表示:“苏城院学子的深度参与,为创新养老服务提供了新思路。他们带来的活力提升了长者社会参与度,精准契合我省‘苏适养老’对人文关怀与代际融合的核心要求。期待校地携手,打造可推广的苏州特色青银共融范式。”

实践团指导老师王倩指出:“本次活动是高校响应积极老龄化战略的扎实行动。学生通过一线实践,精准捕捉了政策在基层落地的现实需求,其收集的一手数据将为完善社区代际支持政策提供关键依据。狮山怡养为青年提供了知行合一的课堂,生动诠释了校地协同培育社会责任人才的创新路径。”

此次狮山怡养之行,使大学生志愿者亲身体验了代际互动的双向价值。活动不仅有效宣传了代际融合理念,响应了江苏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部署,更形成了关于社区代际融合需求的一手调研成果。苏州城市学院与狮山怡养老年公寓的合作探索,展现了地方高校与养老机构在创新社会治理、服务民生福祉中的积极作用,为全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丰富“苏适养老”内涵提供了有价值的基层实践案例。(通讯员:陈涵 沈黔宁 赵梦萤)


热点排行

精彩视频

要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