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关于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2024—2027年)》切实提升社区“一老一小”重点群体的食品安全意识与健康素养,近日,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代先锋 科普起航”实践队走进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食育科普活动,依托专业特色将食品安全与营养科学知识传递给乡镇居民,为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盐’多必失”,守护健康从“减盐”开始
8月11日,实践队抵达西海岸新区泊里镇,为居民发放高血压科普宣传单与调研问卷,开展了以高血压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实践队成员通过简单的图表和动画帮助居民解读“血压密码”,清晰讲解了血压的形成原理,明确了理想血压值和高血压诊断标准。同时,通过播放心梗、脑卒中等并发症的真实案例图片,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无症状≠无危害”,提升了对高血压的警惕性。通过将日常食品的盐量直观呈现,做到饮食盐量可视化,使居民“减盐”意识大幅提升,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盐量上限——5克盐的概念也更加深入人心。
交流期间,居民们积极抢答,主动分享应对高血压的经验和饮食故事,现场气氛格外热烈。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中,健康知识被牢记心中,学到的实用技巧也会渐渐融入生活理念。“这不仅是一场开在家门口的科普讲座,更是一次难得的健康知识深度学习体验。”许多居民深有感触地说。
一场家门口的科普讲座,一次与健康的深度对话。此次活动不仅让居民深入了解了高血压与高盐饮食的密切关系,更帮助大家建立了 “减盐护健康” 的意识,学会了家庭自测血压的正确方法和健康饮食建议。期待未来能为更多社区带来这样精彩的宣讲,让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共同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助力!
科普海报进集市 健康知识入民心
8月13日清晨,宝山镇大集热闹非凡,八个主题鲜明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知识展板依次排开,成为大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展架不仅涵盖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与配料表解读、平衡膳食宝塔的通俗解读也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等患者的饮食技巧与食材推荐,以图文形式向居民普及健康饮食知识。活动过程中,实践队成员采用“一对一讲解+情景问答”的方式与居民深入交流,居民们围绕“如何挑选健康零食”“粗粮怎样吃更易消化”等具体问题与实践队成员热烈互动。不少居民感慨:“原来包装袋上这些看不懂的字,藏着这么多门道!”
为深入了解乡镇居民的饮食结构、健康认知及实际需求,实践队同时进行了以“乡镇居民饮食习惯与健康认知”为主题的问卷调研,走进寻常百姓身边收集调研数据,为后续食育科普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期间,为避免问卷填写流于形式,实践队成员采用“边问边答”的互动模式,通过“引导式提问——及时解惑——重点记录”的三步调查方式,着重了解了宝山镇居民的日常饮食习惯、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及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与困惑。针对居民提出的具体疑问,实践队成员结合专业所学现场解答,真正做到“把问题收上来,把答案送下去”。
舌尖上的“安心密码” 科学解读饮食误区
8月13日下午,实践队走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开展了以“舌尖上的‘安心密码’——食品安全指南”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实践队员结合专业知识与实际案例,通过PPT生动讲解了与“一老一小”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针对老年群体,重点解析了高盐、高糖等饮食误区,并推荐了适合“三高”患者的食材;对于儿童群体,侧重讲解了高糖食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活动期间,围绕 “进口降糖保健品该不该吃”“隔夜鱼没异味能不能吃” 等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实践队成员与居民进行了深度探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了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理解。
实践队向大家发放了精心制作的“三高”饮食宣传册,方便居民们日后查阅。参与活动的李大爷笑着说:“这次宣讲太及时了,以前总搞不清那些降糖降压保健品吃了是不是真的有用,现在知道怎么辨别了,心里踏实多了,谢谢这些孩子们!”一位年轻家长也表示:“学到了很多给孩子搭配饮食的知识,以后会更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把握宣讲契机,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建设健康社区贡献更多力量。
食安零距离 懂法“护健康”
8月14日,由实践队牵头的食品安全宣讲活动在西海岸新区滨海大道梦时代商圈开展,活动面向灵山岛兴港路社区居民及周围商家,实践队成员从专业角度出发深入解读了《食品安全法》,并将严谨的法律条文结合真实案例与实操指南,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
宣讲主要围绕经营红线不可越、事故应急处理、明辨问题食品、维权基本步骤和相关案例警示五个贴切实际的部分开展。重点讲解了商家必守"三条铁律"以及居民维权"三步走",从商家到消费者双向赋能。并且通过分发《食品安全知识与法律法规》宣传手册并开展问卷调研,进一步了解到居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
宣讲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易懂、易记、易操作的实用指南。针对商家与居民提出的问题,实践队员们耐心、专业、科学地逐一解答,当商家提出疑问“食品留样为何是100克”时,主讲人解释到:“是为满足必要复检需求,确保精准溯源。”通过解答,让大家更清楚食品安全法规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居民和商家频频点头认可,整个过程生动有趣,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通过这场宣讲筑牢了商家的食品安全责任堤坝。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我们步履不停、携手同行!
食趣讲堂扬新帆 均衡理念润童心
8月14日上午,实践队联合西海岸新区胶南街道水城路社区,为小朋友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韵食趣”科普活动。
活动现场,实践队员以“紫色小卫士”紫薯引入,用“护眼小盾牌”(花青素)、“肠道清道夫”(膳食纤维)等趣味比喻点燃孩子们的兴趣,以“能量小仓库”、“骨骼加油站”等形象说法讲解食物作用,强调“不挑食、样样吃”的重要性。
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的“看emoji猜美食”小游戏,引得孩子们热情高涨、踊跃抢答,在欢声笑语中不仅记住了食物营养,更深刻理解了“多样摄入”“适量原则”。借助生动形象的PPT展示和诙谐幽默的话语巧妙解答了“为何控盐油”:“盐多血液变‘小海绵’增负担,油多血管成‘黏黏蜂蜜路’易‘三高’”。通过生动的讲解、趣味游戏和细致的答疑,原本枯燥的营养知识变得鲜活易懂。孩子们兴致盎然,纷纷表示以后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健康体魄与营养安全意识是其成长基石。本次“海韵食趣”科普宣讲,积极践行国家营养教育与食品安全科普,为小朋友带来营养知识与科学探索的双重收获。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与政策宣讲,惠及更多青少年,助力其身心健康成长,为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建设贡献力量。
以荔枝为媒 解锁历史与科学的双重魅力
8月14日下午,一场以“荔枝的历史与文化”为主题的科普宣讲活动在张家楼街道举行,实践队带领孩子们探索荔枝背后的故事。
活动伊始,主讲人以一段引人入胜的荔枝起源科普短片作为“引子”,迅速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她循循善诱,层层深入,结合热播剧集《长安的荔枝》引发的文化热潮,生动讲述了荔枝名称的由来与典故,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孩子们的距离。同时,介绍了国内外丰富的荔枝品种及其主要产地,并着重解析了荔枝的营养价值与健康功效,将科学知识融入日常饮食。
在气氛热烈的互动环节,实践队成员围绕荔枝的生长特性与流通知识精心设计问题,孩子们热情高涨,踊跃抢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荔枝科学知识及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的理解。现场掌声与笑声不断,充分展现了科普活动的魅力。
讲专业知识筑基层健康防线 献青春力量助社区建设发展
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特色,实践队于8月18日将“健康课堂”开设在大场镇保子埠村。队员们围绕着老年人最关注的高血压健康议题,为居民进行了科学详细的讲解,号召大家关注日常饮食,共建健康社区。
活动伊始,为深入调研居民对高血压及相关健康知识的关注度,实践队发放调查问卷展开调研。问卷内容涵盖食品安全认知、慢性疾病了解程度及饮食文化三个方面。居民们积极配合,认真填写并踊跃发表看法,并与科普实践团的成员一同探讨慢性疾病的相关知识。
实践队从高血压的危害、预防、检测、控制、误区等方面,向居民们详细讲解相关知识,耐心解答居民提出的有关饮食健康的问题和疑虑。结合实际案例,将专业性的术语转化为质朴通俗的语言,让居民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听得懂,学得到,用得到。
通过这种面对面地宣讲方式,架起了高校与基层民众之间的健康桥梁,不仅让同学们深切地了解到居民们的实际需求,还使科学认识与预防理念深深扎根于大家的心中,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对科学饮食的重视程度。作为新时代”食品人“,用所学知识帮助乡亲们,是我们对社会最好的回报!也是我们食品青年的使命担当!
畅游海藻世界 探秘蔚蓝科学
8.18下午,实践队前往珠海街道新松街社区,以“畅游海藻世界,探秘蔚蓝科学”为主题开启科普之旅。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与互动,带领小朋友们共同探索”海洋的宝藏——神奇的海藻“,引导孩子们认识海藻的营养功效与多方面价值,在普及海洋科学知识的同时,增强了青少年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以实际行动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队首先以海带、紫菜等常见海藻为切入点,迅速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孩子们纷纷举手分享自己吃过的美食:海苔寿司、海带汤……随后实践队员为孩子们讲解了海藻的基本概念,并结合日常生活介绍了海藻的多种食用方式以及蕴含的丰富营养,并强调合理食用海藻对均衡膳食的积极作用,引导孩子们养成不挑食、乐于尝试多种健康食物的习惯。在了解到海带不仅具有固氮制氧的作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还能减缓海浪的冲击力等生态益处,大家亲切地把海藻比作 “海洋里的生态小卫士”。现场气氛欢快愉悦,在欢声笑语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各类海藻的认识。
在“海藻酸钠变小球”的趣味实验过程中,可爱的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变化,当看到溶液中逐渐凝结出一颗颗彩色小球时,不禁兴奋地欢呼起来。并借此实验,为海藻的广泛应用进行了生动科普,在孩子们的心底悄然埋下科学探索、创新发展的种子。
最后,成员对到场的小朋友进行了“食品安全与营养”问卷调研,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的饮食意识与习惯,引导他们选择健康、科学的饮食方式,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详察标签辨优劣 巧储食材守健康
8月21日上午,“食代先锋 科普启航”宣讲小分队走进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尧头社区,开展了一场生动实用的食品安全讲座,与居民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活动伊始,实践队为社区居民发放食品安全调查问卷,了解居民的日常饮食习惯。为切实解决居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困惑,实践队采取“边调查边解答”的方式,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解答居民疑问,不让居民“带着问题离场”。
实践队以“如何吃得健康、吃得安心”这一主题,详细讲解了食品标签识别小技巧、冰箱的正确使用方法、日常食品采购与储存小妙招以及“三高”人群的饮食注意事项。通过“食用隔夜木耳引发中毒”“看似正常的外卖却是细菌培养皿”真实案例引发居民对日常生活在易忽视的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一系列贴近日常生活的问题,激起居民热烈讨论与回答。在一问一答间,居民们不仅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也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的食品安全认知。
在热闹愉悦的氛围里,成员们将宣讲主题总结成了顺口溜方便居民记忆。参加活动的居民打趣道:“感觉孩子们讲得很详细,我甚至都没多少问题可问了。”负责对接活动的社区董老师也表示这次宣讲有效提高了尧头社区居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增强了大家的自我防护意识。
健康饮食指南心中记,清爽度夏不 “上火”
8月22日,实践团带着“时令饮食攻略”走进琅琊镇,开启了以“时令饮食—炎炎夏日怎么吃才健康”为主题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科普实践活动。为正在经受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三伏天的小朋友们带来了健康科学的饮食建议,传授给小朋友们时令饮食小妙招,帮助孩子们筑牢了科学饮食、营养搭配、注重安全的意识。
首先,实践团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帮助孩子们深入了解在炎热的“三伏天”如何合理饮食,保证食品安全,避免因不当饮食导致的健康问题,并用现实案例使孩子们重视不当饮食的危害;接着,实践团向小朋友们普及“三伏天三宜三忌”的饮食原则,帮助孩子们提高食品选择的意识,树立科学饮食观念,推动健康饮食文化的传播;并且通过与孩子们积极互动,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饮食体验与健康生活理念,帮助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全面提升健康素养,让健康生活的理念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宣讲结束后,小朋友们在热情高涨的氛围中,纷纷认真填写了饮食习惯调查问卷。我们不仅了解到孩子们的饮食偏好,还发现了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针对个别饮食习惯不佳的小朋友,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及时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例如,减少油炸食品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以及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等。鼓励孩子们从小树立健康饮食意识,关注食物的营养价值,提升他们的食品选择能力。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方式,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激发了他们主动改善饮食习惯的动力,从而迈出了向健康生活方式迈进的第一步。
防范冰箱里的“刺客”,守护你我他的健康
8月22日上午,实践队去往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以“冰箱里的刺客:食品中的李斯特菌”为主题开展科普宣讲活动,通过生动的图片与案例讲解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细菌无处遁形,并为居民朋友们带来了食物储存保鲜的实用技巧,旨在提升居民对冰箱潜藏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助力守护群众饮食健康。
实践队首先以“冷藏熟食致老人身体不适”、“隔夜西瓜致重症”两起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居民对冰箱食物安全的关注,使社区居民明确冰箱储存并不代表绝对安全的概念,聚焦于李斯特菌防控核心知识,讲解了李斯特菌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并以图片及视频等直观形式传授冰箱存放食材的实用妙招,使大家在提高食品安全防控意识的同时,又可以有的放矢地改善储存习惯进而“捉拿刺客”,讲解过程大家不约而同地用手机拍下示意图,生怕漏了关键信息。
讲解期间,实践队设计了食品安全常识互动环节,居民积极响应抢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许多平时易被忽略的小细节,彼此分享食材保鲜小妙招。几位居民纷纷表示:“这真是一场很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老百姓对冰箱防菌有了更深刻、更科学的认识,谢谢海大的孩子们!”这场充满温度的宣讲,不仅让居民学到了实用的冰箱防菌知识,更把“科学守护饮食健康”的理念传播进了大家心里。
树牢科学饮食理念,搭建营养健康桥梁
8月24日上午,实践团走进长江路街道三江路社区,面向社区儿童开展了一场以“这样吃海鲜更健康——‘海韵食趣’科普小课堂”为主题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宣讲活动,助力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素养。
课堂伊始,实践团成员借助“认识营养小精灵”切入主题,全面介绍了七大营养素的功能,帮助孩子们理解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并聚焦海鲜营养价值,详细讲解海鲜中富含的优质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引导孩子们科学认识海鲜的独特营养。针对海鲜食品安全,实践团成员讲解了生食海鲜的潜在风险、食用海鲜内脏的注意事项、隔夜海鲜的危害以及特殊人群饮食禁忌等内容,帮助孩子们树立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意识。
团队成员鼓励孩子们分享常吃的海鲜种类及烹饪方式,并围绕讲解内容开展知识问答,现场气氛热烈。随后进行的“水油分离的秘密”小实验将活动推向高潮,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实践团还组织社区居民填写了“食品安全与饮食文化”调研问卷,旨在了解居民的饮食习惯与认知水平,为进一步开展健康科普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持,推动社区健康环境建设。
活动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这类科普活动非常受孩子们欢迎,既学到了实用的生活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对食品科学的兴趣,增强了动手与表达能力,希望今后能持续开展。”实践团成员也表示,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区,助力“一小一老”重点人群健康素养提升,感到非常有意义,未来将继续深化实践内容,为健康中国建设和社区健康治理贡献青春力量。
科学破除“食物相克”谣言,守护社区居民餐桌安全
2025年8月29日,实践团的脚步来到了铁山街道,举办了一场以”餐桌上的‘危险组合’?——科学解读食物相克与中毒预防“为主题的科普宣讲活动,旨在用科学知识破除民间流传的“食物相克”误区,提升居民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部分“食物相克”的错误概念多年来萦绕在大家身边,使得居民百姓们人心惶惶,于是科普团借助此次宣讲活动契机为大家答疑解惑。通过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展示,系统讲解了“食物相克”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并结合实验数据和权威研究,逐一驳斥了“柿子与螃蟹同食中毒”“豆浆与鸡蛋相克”等常见谣言。宣讲队员指出,大多数所谓的“食物相克”并无科学依据,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食物变质、加工不当或病原体污染导致的食物中毒,并且在今后生活中应注意辨别信息来源,关注权威媒体。
但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物中毒源同样不容忽视,实践团重点讲解了如沙门氏菌、肉毒杆菌、黄曲霉素、诺如病毒等,以及河豚、发芽土豆、未熟豆角、野生菌等天然含毒食物,并且通过图片案例使大家明晰仅切除腐坏部分并不能杜绝病菌。科普团强调,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食材新鲜、生熟分开、彻底加热、合理存放。
在“安全饮食的黄金法则”环节,宣讲团队为居民提供了实用的饮食建议,包括如何辨别肉类、禽类、蛋类和蔬菜的新鲜度,以及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特殊人群的健康饮食指南。
活动最后设置了“食物相克大挑战”互动环节,通过问答形式检验居民对常见食物搭配误区的认知。现场气氛热烈,居民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食物相克”有了更科学、更理性的认识。
此次宣讲不仅普及了食品安全知识,也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健康饮食意识,体现了高校科普服务社会、惠及民生的责任与担当。
大手牵小手 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
9月5日下午,实践队来到西海岸新区薛家岛小学,依托专业背景,聚焦热切话题,为五年级共计280名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食品添加剂知多少”主题科普讲座,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揭开了食品添加剂的神秘面纱,引导小学生科学认识、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拒绝添加剂“妖魔化”,增强了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辩证思考能力。
活动伊始,实践团通过色彩缤纷、造型有趣的食品图片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以“为什么薯片储存很久不变质?”“为什么果冻QQ弹弹的?”等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入,激发孩子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兴趣。志愿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常见类型,逐步引导同学们认识到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讲解安全知识环节,实践队员通过实物对比、互动问答等方式,引导同学们注意辨别虚假信息、养成查看食品配料表的习惯;同时,志愿者们通过总结强调:“食品添加剂不是‘毒药’,而是食品的‘魔法师’”,关键在于合理使用,鼓励同学们今后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食品标签,不盲目恐惧、不轻信谣言,真正做到明明白白消费、健健康康饮食。现场气氛活跃,小学生们踊跃发言、积极提问,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实用的生活常识。
此次科普活动不仅展现了中国海洋大学学子扎实的专业素养与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也通过“大学生带动小学生”的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播下了科学思维的种子,获得了该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未来,学院将继续推动专业教育与科普实践相结合,助力提升全民食品安全意识。
编辑:王忠智 李春瑶 马晶亭 赵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