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生根” 宣讲团:让 “两弹一星” 精神在青春心田扎根

2025-08-10 11:17:45 来源:江苏青年网 阅读量:

2025 年暑期,东南大学 “生根” 志愿宣讲团跨越多地,先后走进南京梅园新村社区、广西玉林容县龙镇村小学、扬州仪征市都会小学等中小学及社区,同时前往中国航天博物馆、紫金山天文台、郭永怀纪念馆等地开展实地调研,以 “两弹一星” 精神为核心主题,通过生动宣讲与沉浸式体验,为青少年播撒科学与爱国的种子,让红色精神在代代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课堂播种:让硬核知识长出童真翅膀

“小朋友们,建国初期的中国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小孩,需要保护自己,而‘两弹一星’就是保护我们的‘武器’哦!” 在广西玉林容县龙镇村小学的教室里,宣讲团成员用童趣比喻拉开宣讲序幕。

“邓稼先爷爷为什么十几年不回家呀?”“钱学森爷爷回国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 当宣讲者讲述科学家故事时,孩子们的小脸上满是专注。有孩子听到邓稼先在罗布泊吃沙子拌饭的情节,悄悄抹起眼泪:“我以后再也不挑食了,要像科学家爷爷一样坚强。”

           团队成员为小朋友们讲述钱学森故事。朱昶玮供图

在扬州仪征市都会小学,宣讲团带来的原创课件同样收获热烈反响。“东方红一号在太空唱什么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哪一天?”“知识大闯关” 环节中,孩子们争相举手,清脆的回答声此起彼伏。宣讲者结合动画短片与实物模型,将 “两弹一星” 的成功时间、精神内涵等知识点融入故事,让同学们在欢笑中记住关键信息。一位老师感慨:“这样的宣讲把宏大历史变得触手可及,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懂得了背后的精神力量。”

扬州仪征市都会小学同学们举手回答问题。王馨怡供图

场馆寻踪:在历史现场触摸精神脉络

紫金山天文台的调研则为宣讲增添了科学厚度。成员们在这里了解到 “东方红一号” 卫星的轨道设计原理,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空,直观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以前讲卫星发射只说‘成功了’,现在知道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有无数次计算,每一次升空都凝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 宣讲者将这些细节带回课堂,让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的精神内涵变得更加具体可感。

同学们参观紫金山天文台。王馨怡供图

精神回响:青春接力传承报国薪火

“原来核电安全离我们这么近!” 在浙江省江山中学的宣讲中,一位高三学生宣讲后恍然大悟。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宣讲团创新形式,用生活中常见的巧克力分层结构比喻核安全设计,结合 “华龙一号” 等科技成就,阐释新时代核安全观与 “两弹一星” 精神的延续性。

互动环节里,高中生们不再满足于基础问答,而是提出 “核技术如何助力碳中和”“当代青年能为科技报国做些什么” 等深刻问题。“这让我们看到,‘两弹一星’精神不是历史符号,而是能引发当代青年共鸣的精神坐标。” 宣讲团成员表示,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团队会灵活调整内容,为小学生讲科学家故事,为中学生析精神内涵,让每个群体都能找到情感共鸣点。

团队成员在浙江省江山中学宣讲。徐如钰供图

在云南丽江儿童之家,宣讲虽以 “助力碳中和” 为主题,却始终贯穿 “两弹一星” 的精神内核。当讲到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成就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光芒,纷纷分享自己的减碳小行动:“我会随手关灯”“我教爷爷垃圾分类”。有孩子认真地说:“长大后我要当环保科学家,像‘两弹一星’元勋一样为祖国做贡献。”

团队成员前往云南丽江儿童之家宣讲。占昕艺供图

从课堂宣讲到场馆调研,从童真课堂到青春校园,东南大学 “生根” 志愿宣讲团的脚步遍布多地。截至目前,团队已开展主题宣讲10余场,覆盖青少年超200人次。宣讲团成员表示,每一次看到孩子们眼中的光芒,每一次听到他们稚嫩却坚定的报国宣言,都更加坚信:“两弹一星” 的故事从未过时,这份蕴含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火种,终将在一代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成长为推动民族复兴的蓬勃力量。(通讯员:朱昶玮)


热点排行

精彩视频

要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