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言通万里、语暖西疆”西藏、新疆地区推广普通话实践团的15名成员用脚步丈量边疆,用语言传递温情,深入西藏、新疆基层社区、牧区,让普通话的种子在雪域高原和巍峨昆仑生根发芽。实践团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互鉴、需求调研等形式,架起语言沟通桥梁,助力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
一、青春誓言,服务边疆
在庄严的出征仪式上,实践团成员以“用脚步丈量祖国边疆,以热情点燃推普之光”为铿锵誓言,下定决心让普通话之花绽放在祖国边疆。此外团队精心筹备宣传材料、教学课件及调研问卷,为边疆地区语言普及与文化交流注入青春力量。
二、语言为媒,情暖藏疆
新疆库车:红领巾小课堂里的普通话“种子”
在库车市五一南路社区,实践团设计“普通话小考官”互动游戏并联合“红领巾小课堂”开展趣味推普活动。活动现场童声朗朗。家长反馈称:“孩子回家主动用普通话交流,变化令人惊喜。”
西藏昌都:格萨尔史诗里的文化共鸣
在昌都市芒康县毛尼村,团队成员在藏汉共诵《格萨尔王传》活动中感悟“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现实写照,此外,在卡若区城关镇,团队成员走访商户,调研普通话在商贸交流中的实际需求,助力本地特色产品外销。
那曲与日喀则:牧区走访中的语言“暖心课”
深入那曲市玛欧荣那村、岗夺村等偏远牧区,结合牧民生计需求,开展“牧区实用普通话”专题讲座,涵盖医疗、教育、政策咨询等场景用语。当地村民感慨到:“学了普通话,看病、办事更方便了!”
三、数据赋能,科学推普
实践团队收到的400余份问卷数据显示,超60%的受访者认为当地普通话使用情况在显著增加,同时超70%的当地居民认为在乡村旅游与电商发展方面使用普通话频率较高。针对反馈实践团提出了“高校+地方”以及普通话与民族语言和谐共生等一系列合理化建议。
四、感谢信里的青春答卷
两封来自社区沉甸甸的感谢信,成为实践团社会价值的缩影。实践团的行动彰显了高校青年服务社会的担当。活动不仅提升了群众语言能力,更以文化互鉴深化了民族团结,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五、青春担当共筑中国梦
此次实践是青年学子响应时代号召的生动实践。团队成员以语言为桥,连接万里疆土;以文化为媒,共绘民族团结画卷。未来,实践团将继续引领青年深入基层,让普通话之花在边疆绽放,让青春之歌在乡村振兴中嘹亮回响。(通讯员:张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