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一所农村学校 数年间从"差点被撤"变成"必须扩招"

2024-11-13 09:27:16 来源:江苏青年网 阅读量:

最近,沭阳县桑墟初级中学3位老师,分别荣获该县道德与法治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英语优质课评比二等奖、语文青年教师优课二等奖。这是沭阳如东实验学校与其合作办学的又一成果。

不由你不信,在拥有40万名学生的沭阳县,如今要让孩子就读这所距离县城35公里的农村中学,对很多“城里”的家长而言,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就在数年前,这所学校差一点被撤。

曾经十年无人考上四星级高中,学校差点被撤

桑墟初级中学始建于1959年。2015年,沭阳县将桑墟中心小学与原先的桑墟初级中学,合并成九年一贯制桑墟初级中学。第二年,张国被任命为校长。他初进校园,只见教室外墙斑驳脱落、操场上满是泥土,校园里充斥着从旱厕飘出的臭味……原中学小学大门前都是条小路,孩子们上下学时拥挤;学校朝东是条大路,可中间横亘一条臭水沟。

这所学校小学与初中阶段生源不匹配。2016年,小学6个年级有学生2300人,平均每个年级380多人;初中3个年级有学生184人,平均每个年级61人。若小学毕业生直升本校初中,每年初一新生应有380人左右,而当年只招到67人,占比仅17.6%,只好实行“小班”。

师资短缺,学校教学队伍老龄化问题突出。当时该校初中老师中,年龄最小的45岁,地理、生物课没有专业老师,仅有的一位化学老师还是非专业出身。由于连续十年没有学生考上四星级高中,该校老师自感“抬不起头”。张国到任当年,学校又流失13位骨干教师。

桑墟是板材之乡、宿迁市第一经济大镇,居民家底殷实。见此情景,家长们纷纷在县城买房租房,让孩子到县城学校读初中,或就读周边民办学校。“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留在桑墟的师生日见减少,县教育局曾动议撤掉这所学校。”11月初记者到沭阳县教育局采访时,局长宋延飞回忆道。

引如东名校下乡办学,镇干部“包挂”班级

2017年11月11日,姜若鸣调任桑墟镇党委书记,上任第二天,他就来到桑墟初级中学调研。

“听说你们招不到学生?”姜若鸣自报家门并问道。张国点头,陪他查看破旧校舍,指着学生宿舍楼告诉他一下雨就漏水。“为什么不修?”姜若鸣问。“学校生源少、亏空多,连水电费、安保费都付不起。”张国无奈地说。两人说着话,走在校内坑坑洼洼石子路上,老姜不慎崴了脚,不由叹了口气说道:“就这路,孩子们怎么在上面奔跑运动?”

当晚,姜若鸣拨通时任沭阳县教育局局长丁银川的电话向他求援,几天后收到回话:“可以把沭阳与如东跨区域合作办学模式复制到桑墟。”早在2010年,沭阳县就引进如东县优质教育资源,先后在县城新建四星级沭阳如东中学、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和沭阳如东实验小学,迅速提升了全县教育质量。“让沭阳如东实验学校、沭阳县南湖小学分别与你们中小学结对帮扶、合作办学,带动桑墟教育走出低谷。下面就看你们的了!”丁银川局长如此“激将”。

名校助学的消息传到桑墟,师生和家长们都很高兴,可过了一阵子又归于平静。大家担心,所谓“合作”,不会只是个形式吧?

以合作办学实际成效,赢得群众信任!于是,桑墟召开建镇以来最大规模一次会议——2017年11月30日,县领导、县直机关部门、镇村组干部和学生家长3000余人齐聚桑墟初级中学操场,参加沭阳如东实验学校、沭阳县南湖小学与该校中小学合作办学仪式。

会上,沭阳如东实验学校校长康承满宣布:将派出本部老师在桑墟初级中学开办“桑墟班”,带动该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桑墟班’就是‘如东班’,桑墟初级中学就是如东实验学校,两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生活待遇一样!”话音刚落,台下掌声四起。

姜若鸣则代表镇党委和政府公开承诺,镇里两年出资2000万元,对桑墟学校的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等予以兜底保障。校长张国也代表校方承诺:3年内,“桑墟班”学生成绩达到甚至超过如东本部班成绩,桑墟初级中学进入全县农村中学教育“第一方阵”。

镇里把推进合作办学视为“一号工程”,实行镇干部挂钩班级制度。书记、镇长每人“包挂”两个班,其他镇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包挂”一个班,镇主要领导加入家长群,随时解答老师、家长提出的问题。紧接着,教学楼粉刷、学生宿舍修补、校园路面铺水泥、操场塑胶化、购置教学设备等补硬件工作紧锣密鼓进行,学校东边臭水沟也被填平,改建成四车道18米宽的“状元路”。镇里还鼓励热心助学的企业家设立助教助学基金与奖学金。

张国记得,只要不出差,姜书记每天早上7点左右都会来学校转转,同师生特别是如东支教老师聊聊天,“有时早上赶不来,晚上也要到学生宿舍走一走,3年间几乎没断过。”

用心带教双向融合,流失的学生陆续回归

2018年,桑墟初级中学从初中部挑选46人设立“桑墟班”,由沭阳如东实验学校派来的语数外3位老师执教。尽管是好中选优,班里这些农村孩子的学业基础仍相对薄弱。“既然来了,就要对孩子负责!”3位老师吃住在学校,除主带“桑墟班”,每人还辅带其他班级一门课程,用全新教学理念激活全校教学。

如东老师全心全意带教当地老师,一起备课、写教案,实行AB角上课,逐渐让本地老师接受和理解先进教学理念,并学以致用。同时,该校每年选派6位老师到沭阳如东实验学校本部跟班学习。如东支教老师陈小鹰介绍:“7年来,支教老师越来越多,既接受桑墟学校考核,又接受本部学校考核。目标只有一个:既要带好‘桑墟班’,又要带好其他班,把整个学科建设好。”

两校融合,主要表现为“六个统一”,即学校管理模式、教材使用、教学进度、教师备课、学业评价、膳食标准统一,其中最棘手的是学业水平测试统一。当时,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已配备网上阅卷系统,全年级学生试卷进入系统自动阅评、生成数据分析报告。镇里得知消息,随即拿出13万元,购买了全县第一台网上阅卷系统,推动该校与如东学校接轨。

从此,桑墟初级中学学生考试答题卡也进入沭阳如东实验学校数据库。客观题智能阅评、主观题多人阅评后,软件一键合分,生成试卷总体分析、分数段统计、知识点得分率、错题情况等数据报表,及时发现教学薄弱环节。探索教育均衡,让该校提早享受到智能教学红利。

桑墟初级中学学生餐标偏低,对标如东学校伙食,差价谁补?镇里说“我们补”,不另收学生伙食费,保障孩子们以良好状态投入学习。

很快,桑墟初级中学学生的成绩上来了。2019年“桑墟班”期中学业测试成绩接近如东本部班水平,其他班级成绩也明显提升。这一年,学校十年来首次扩招,初一招生数达到391人,由原来两个班级扩至7个班级。

2020年,该校初一招生数突破500人,“桑墟班”平均成绩与如东本部班首次并列,提前一年兑现校方承诺,其他班级平均成绩也领先于全县农村学校。此前2018年,桑墟初级中学一名学生考上四星级高中,实现零的突破;之后逐年增多,2021年达到64人,今年已增至89人,明年有望达到百人。

激发动力、强校带弱校,探索复制“桑墟模式”

县托镇举、如东助学,使桑墟初级中学声誉鹊起,更激发了当地老师的教学热情。他们立志像如东支教老师那样,一树百获,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

年近半百的该校物理老师张祖兵,不顾自己腿脚残疾,主动请求担负起繁重的班主任工作,成天“泡”在教室里,为学生答疑解惑,贴心陪伴学生成长。“教学方法和理念变了!以前讲初二课本里的《三打白骨精》,就是读讲;如今,学生排演课本剧、分饰不同角色,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该校语文老师杨正龙有感而发。数学老师张建告诉记者,教几何时,老师结合桑墟“板材之乡”的特点,让学生回去做教学模型,比如,求长方形面积变成求板材实物面积,让抽象问题具体化。农村孩子英语基础差,英语教师便自编英语剧,增加学习趣味性,让学生告别“哑巴英语”。

桑墟初级中学虽地处农村,但素质教育一点也不比城区学校差——开设足球班,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设楹联班,建成国家楹联教育基地;开设非遗项目“工鼓锣”班,成员多次在县内外巡演。

随着教学品牌打响,生源不断,学校不得不扩招。今年,桑墟初级中学初中34个班级有在校生2215人,班级数、在校生人数分别是2018年的17倍、12倍;小学在校生也增至4000多人,直升初中人数占比已达55.4%;小学、中学教学规模均名列全县农村中学前列,教师队伍由该校低谷期的65位增至111位。2019年,“沭阳县推进优质资源下沉、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被评为“宿迁市教育发展十大事件”。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李加兵说:“今年派到桑墟来的支教老师增至11位,其中两人已进入学校领导班子。”强校带弱校、促进教育均衡的“桑墟模式”,如今在全县多地农村复制。

2020年,桑墟镇镇长宋听松调任刘集镇党委书记时,也面临刘集初级中学教学质量一般、生源留不住的“头疼事”。他脑海里立即浮现当年桑墟解困良方——引进名校、合作办学。按施教区,刘集初级中学“结亲”本县名校怀文中学,创办“怀文班”,两校互派老师。此举激发了刘集初级中学教育发展活力,如今该校学生平均学业水平评价在全县呈快速上升趋势。

面对人口变化,未来在桑墟乃至沭阳,与名校合作办学、吸引生源的路还能走多远?城乡教育均衡如何实现可持续?宋延飞认为,沭阳人口近200万,生源底座厚、大班额偏多,近两年招生数不降反增,但未来生源尤其小学招生将趋紧。该县积极推出应对举措,比如通过化解大校额、大班额,优化小学师资分布;统筹资源,将部分小学与初中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优化师资配置,将部分具有初高中教师资格证的小学老师调配到初高中任教。“通过改革,让优质教育资源多下沉、多下乡,为农村孩子多提供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和通道。”

记者 林培 程海琴 通讯员 叶敬宝

热点排行

精彩视频

要闻

图片新闻